10月28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召開了2015年第四次信息發布會。鋼協常務副會長朱繼民出席發布會并就今年第三季度鋼鐵行業的形勢進行了分析。鋼協副秘書長王穎生、王德春,財務資產部主任陳玉千參加會議。
朱繼民在講話中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國民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經濟結構調整持續優化,增長動力轉換更加明顯。但是經濟增長對于鋼材消費的帶動作用逐步減弱,鋼材消費強度下降明顯。前三季度全國粗鋼表觀消費量大幅下降,雖然粗鋼產量有所下降,但是不足以抵消需求側的下降,鋼材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鋼材價格持續創出有指數記錄以來的新低,鋼鐵企業主營業務虧損嚴重,加上匯兌損失大幅增加,鋼鐵行業陷入全面虧損境地。他強調:“控產量”仍然是解決當前現實困難的突出問題。解決市場供大于求的問題只有兩種途徑,增加需求或者減少供給。當前經濟環境下,增加需求無望,只能從減少供給入手,首先解決產量過剩的問題。“謀轉型”是企業實現長遠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各個企業的做法要各具特色才能形成差異化競爭力,可以是多產業聚焦發展,也可以是打造品牌和區域競爭力,可以是大力推進產融結合,也可以是把效率作為優先突破的重點。
他指出:“綠色化”是鋼鐵行業毫不動搖的發展方向。新環保法實施以來,確實改變了過去環保執法“過松、過軟”的狀況,環保處理案件明顯增多,監督檢查力度不斷加大。要運用“互聯網+”來促進產業鏈的資源整合與產業鏈結構再造。產業鏈結構調整的實質是產業鏈上下游行業間實現資源的整合,突出表現為鋼鐵行業從向下游要利潤轉變為與下游行業共享利潤。基于產業鏈整合,鋼鐵企業一是要運用“互聯網+”來突破用戶個性需求多元化與鋼鐵生產規模經濟相矛盾的瓶頸,促進用戶個性化需求與鋼鐵生產規模經濟的協調發展;二是鋼鐵企業要由生產商向生產服務商轉變,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產品的基礎上輔之以高端服務;三是基于下游產業目標產品的協同研發實現產業間技術的相互支持與協調發展;四是上下游企業間企業產權結構的相互融合。因此,運用“互聯網+”改造鋼鐵產業鏈不僅僅體現為鋼鐵企業營銷模式的變革,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讓上下游產業間的大企業集團形成供應鏈關系,實現按需創新、按需生產、按需訂制的物流方式,最終實現共贏發展。
下載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