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為大力推進鋼結構建筑技術應用與提升,不斷總結我國鋼結構建筑先進的新技術、新工藝,2020年12月1日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鋼結構專家委
為大力推進鋼結構建筑技術應用與提升,不斷總結我國鋼結構建筑先進的新技術、新工藝,2020年12月1日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鋼結構專家委員會組織國內鋼結構行業部分專家到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施工現場,對鋼結構生產、安裝和施工技術、項目管理水平進行觀摩學習。 本次會議得到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力支持,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分會會長孫曉彥,常務副會長胡育科,北京北辰會展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項目負責人李曉霖,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馮躍,副總工程師張偉以及設計、監理、各分包單位負責人和協會近40人位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建筑鋼結構分會常務副會長胡育科主持。 建筑鋼結構分會會長孫曉彥首先致辭,充分肯定了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建設質量、建設的速度和在鋼結構施工方面取得的成績,并對其在行業發展中發揮的重要引領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 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馮躍作為承建單位介紹了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的基本情況和工程特點,并表示北京建工集團是國有大型企業,承擔過國家很多標志性的工程建設,是一個講政治有社會責任的企業,一定能將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建成精品工程、樣板工程。 鋼結構專家委員會每年不定期組織對優秀鋼結構工程的觀摩活動,希望通過對示范工程的實地考察交流,重視對鋼結構行業技術創新與研發成果的總結、積累,達到促進鋼結構筑技術和工程質量水平的“雙提升”。 與會專家現場觀摩 與會專家現場觀摩 與會專家現場觀摩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鋼結構項目施工團隊各方匯報 鋼結構專家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教授羅永峰主持專家交流 與會專家觀摩了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施工現場,聽取了項目各方的技術方案匯報,并就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結構方案特點及其設計創新實踐;施工組織和技術創新;工程技術和加工特點、難點及解決方案;工程“云平臺”監測技術實施情況進行了專家討論和技術交流。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現場觀摩圖片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現場觀摩圖片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現場觀摩圖片 據介紹,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位于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建設用地面積9.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41萬平方米,是目前北京市在建的最大單體建筑。其主體工程以鋼結構為主,總用鋼量達到12.6萬噸。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鋼結構的建筑頂層是一個總投影面積達2.6萬平方米的鋼屋蓋,約4個足球場那么大,全部由鋼網殼結構和桁架結構組成。整個鋼網殼結構由85榀這樣的鋼拱梁組成,每榀鋼拱梁的東西跨度為72米,寬度為3米。項目采用“高空滑移技法施工入位”的方式,通過建筑工程信息系統BIM技術,實現鋼網殼“地面小拼、操作架中拼”的操作步驟。在建筑現場,通過數字化的液壓頂推系統,將每片鋼網殼以每小時4米左右的速度,按照由遠及近、雙向并進的原則在52米空中依次安裝到位,猶如空中拼積木一樣“拼出”一個巨大的鋼屋蓋。據了解,鋼結構屋蓋滑移施工可以有效減少高空作業量,提升項目建設速度。針對體量超大、結構形式復雜、工期緊、標準高的鋼結構施工,項目團隊還運用三維激光掃描、BIM建模等前沿技術,對方案不斷進行優化,實現節材近5000噸,極大縮短了工期。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效果圖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是 “一帶一路”戰略在首都北京重要的落地平臺、增強首都北京核心功能區、是為承接大型國際交往活動能力為背景和契機而建設。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承擔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主媒體中心(MMC)功能,是所有冬奧場館中開工最晚、體量最大、任務最重的項目。2021年7月本工程賽時區域將移交奧組委,2022年冬奧會及殘奧會結束后賽時區域進行改造,工程將于2024年1月21日正式竣工。 與會專家觀摩合影留念